血小板的生理作用主要为凝血,比如说当我们的手被划伤一个小口,这个时候伤口立即就会出血,但即使在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过不了一会儿伤口的血就会自然止住。这其中就与血小板参与凝血有关,当然也有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等的作用。所以正常情况下,血小板对我们的身体是有好处的。

但如果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血小板就会发生增多、减少、黏附、聚集、亢进、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病变,而其中血栓的形成血小板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才会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从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具有较为充分的证据,但很少看到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可以理解为这些主要是用于抗大血管的血小板聚集,预防大动脉的血栓。而与之相对应的用于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物主要有沙格雷酯、噻氯匹定、双嘧达莫、西洛他唑。

沙格雷酯

沙格雷酯为选择性5-羟色胺2(5-HT2)受体拮抗剂,能够拮抗血小板上的5-羟色胺受体,一方面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内5-羟色胺的释放。

另一方面还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上的5-羟色胺受体,抑制5-羟色胺引起的血管收缩及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管收缩。从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障碍。

在动物试验中可以充分地看出来,对于健康成人和慢性动脉闭塞症患者,沙格雷酯可抑制由于同时添加5-羟色胺和胶原蛋白所导致的血小板聚集。

在动物血栓模型中,沙格雷酯可以有效抗血栓。另外,血管平滑肌会随着血小板凝聚而收缩,沙格雷酯可以抑制这种收缩。沙格雷酯能够使慢性动脉闭塞症患者的局部组织氧分压和皮肤表面温度升高,改善局部微循环障碍。

所以沙格雷酯常用于改善慢性动脉闭塞症(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所引起的溃疡、疼痛以及冷感等缺血性症状。研究显示,能够减小下肢的溃疡面积、增加足背血流量等,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是非常适合的。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还能够减少蛋白尿。

但是出血性患者,包括血友病、毛细血管脆弱症、消化道溃疡、尿道出血、咯血、玻璃体出血等禁用。一般每天3次,每次1片,饭后服用。

噻氯匹定

血小板要发生聚集,一定要有一种东西来诱导它活化。在诸多因素中,二磷酸腺苷(ADP)是重要的因素,它能够激活血小板膜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从而使得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结合,诱发血小板的聚集。另外血小板活化后又能释放二磷酸腺苷,进一步导致血小板的聚集。

噻氯匹定,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强大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另外,对胶原、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肾上腺素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它对血小板聚集还有一定的解聚作用,并可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因而可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此外,噻氯匹定还可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

所以噻氯匹定适用于预防心血管、脑血管、周围动脉硬化伴发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包括首次发生的脑卒中及脑卒中的复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单眼视觉缺失,冠心病,间歇性跛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

但是血友病、其他出血性疾病患者、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患者、溃疡病、活动性出血患者禁用。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于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往往增加出血的风险,也不宜使用。

一般每天一次,每次一片,就餐时服用可减少轻微的胃肠道反应。服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象,前三个月内,每两周监测一次,一旦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应停药,并继续监测至恢复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yy/1528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