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血常规检查

[英文缩写]bloodroutine;血RT

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疾病初步诊断及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

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仪一次测定可得到十几项至几十项参数,较为常见的为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检验结果中英文名称,如下所示:

白细胞WB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GB

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血小板RLT

血小板压积PCT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要求]可用静脉血、指血、耳垂血测定,推荐使用静脉抽血。新生儿可采用足跟部位取血。无空腹要求,但建议在在早晨或上午取血最佳。

具体血常规检查中的各个化验项目的细节可继续阅读本节下面的内容。

[项目名称l红细胞计数是贫血诊断主要指标之一。机体发生出血,血液生成障碍,红细胞破坏严重或红细胞异常增生等问题时红细胞数量都可发生变化。?

[英文缩写]RBC

[参考值]

男性:4.0--5.5X/L(--万/mm3)

女性:3.5--5.Oxl/L(--万/mm3)

新生儿:6.0--7.0X/L(--万/mm3)

(注:mm3μl,下同)

[临床意义]

1.红细胞增多。

(1)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所至的脱水,尿崩症,晚期消化道肿瘤,糖尿病酸中毒等均因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而使红细胞呈现相对增高。

(2)红细胞绝对增多:为多种因素引起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生活者,新生儿生理性红细胞数量相对增加;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可使红细胞数量病理性增加。

2.红细胞减少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大量失血三种。

(1)红细胞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各种慢性疾病导致肌体长期消耗,如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病,内分泌疾病等;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疾病,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i2缺乏导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多见于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

(3)各种急慢性失血,如外伤大出血,手术大出血,产后大出血,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溃疡所致的慢性失血,其他慢性失血等因素可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

Ⅱ.[项目名称]血红蛋白

这是一项非常普及的化验项目,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判断你是否贫血,它常包含在血常规检查项目里同时测定。

[别名]血色素

[英文缩写]HGB,Hb

[参考值]

男:--g/L(12.0--16.0g/dL)

女:--g/L(11.0--15.0g/dL)

新生儿:--g/L(17.0--20.0g/dL)

[临床意义]分为生理性或病理性增高和减低。

1.生理性增高: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可导致暂时性的血液浓缩,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轻度升高。新生儿则为生理性增高。

2.生理性减低:婴儿从出生3个月起到15岁以前的儿童,因身体发育较快,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相对生成不足,因而出现相对的减低,可能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孕妇在妊娠的中后期因血浆容量增加,导致血液被稀释;老年人因为骨髓造血机能减低,可能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减少,也称为生理性贫血,此时需要进行适当的营养与治疗,并不意味着患有贫血性疾病或疾病导致的贫血。

3.病理性升高:

(1)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等,由于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会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的明显增加。

(2)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子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等因为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而使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呈代偿性增加。

(3)某些肿瘤,如肾癌,肝细胞癌,子宫肌瘤,卵巢癌,肾胚胎癌等也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导致上述的结果。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红细胞增多为主的血液疾病。

4.病理性减低:

(1)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引起的贫血。

(2)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风湿性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3)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造成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4)红细胞破坏过多造成的贫血:如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免疫性溶血、机械性溶血等。

(5)急性失血,大手术后,慢性失血等都是造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的因素。

Ⅲ.[项目名称]血小板计数

一般情况下如需判断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和有无止血能力,需要做血小板检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做血小板计数。

[英文缩写]PLT、PBC

[参考值]

--X/L(10--30万/mm3)

[临床意义]

1.血小板增多:当x/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x/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2.血小板减少:当x/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Ⅳ.[项目名称]红细胞压积

红细胞压积有助于了解红细胞的增多与减少,当各种原因所致的红细胞绝对值增高时,红细胞压积也会有相应的增加。

[别名]红细胞比积,红细胞比容

[英文缩写]HCT,Ht,PCV

[参考值]

男:0.40-0.50L/L(40%一50%)

女:0.37-0.45L/L(37%--45%)

[临床意义]临床上常用于对严重脱水病人的血液浓缩程度的估算,并作为计算补液量的参考。红细胞压积降低与各种贫血有关,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不同,红细胞压积的改

变并不与红细胞数量平行,需同时测定红细胞数量的血红蛋白浓度,并用于计算红细胞各项平均值对贫血类型进行鉴别。可参考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

1.增高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面积烧伤,高原生活者,脱水如连续多次呕吐,腹泻,多汗,多尿等。

2.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慢性失血,大手术后,白血病等。

Ⅴ.[项目名称]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工作中重要的化验指标,应用大致有三个目的:

1、用以肯定或肯定诊断,如白细胞异常增高非常显著,并辅助白细胞形态检查,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

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如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数正常较支持心绞痛的可能。

3.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检测治疗结果,如可通过白细胞

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感染时白细胞

的增高更为明显。

[英文缩写]WBC

[参考值]

成人:4.0--10.Ox10上标9/l(0~00/μL)

新生儿:15.0--20.Oxl0上标9/L(10--00/μL)

6个月--2岁婴儿:11.0-12.0x10上标9/L(00--00/μL)

儿童:5.0-12.OXl0上标9/L(0~00/μL)

[临床意义]

1.生理性白细胞增多:

(1)胎儿及初生儿白细胞常在10.0--20.Oxl0上标9/L。

(1)孕妇妊娠5个月以上时,白细胞总数常可达10.5x

10上标9/L或更高,后期可达20.0x10上标9/L,分娩是因阵痛和产伤

可进一步增高,但如无并发症,产后2周左右渐趋正常。

(3)剧烈的运动和劳动可使白细胞高达12.0x10上标9/L,甚

至20.0x/L以上。

(4)暴热和严寒,白细胞总数常有一过性增高,复温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

2.病理性白细胞增高:

(1)某些细菌性感染所引发的疾病,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引起的局部炎症和全身性感染,如: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肺炎、阑尾炎、中耳炎、扁桃体炎、脓胸、肾盂炎、输卵管炎、胆囊炎及败血症等。

(2)某些病毒性感染所导致的疾病:乙型脑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麻疹等。

(3)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出血严重创伤,血管栓塞等。

(4)过敏反应:如输血反应,药物过敏,急性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5)中毒反应:如各种药物中毒,农药中毒,重金属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等。

(6)肿瘤及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7)应用某些升白细胞的化学药物促使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化疗和放疗治疗期间因白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时,需要尽快提升白细胞而进行下一步疗程治疗的患者。

3.病理性白细胞减少:

(1)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风疹等。某些细菌性感染,如伤寒和副伤寒。

(2)血液系统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粒细胞缺乏症。

(3)脾功能亢进。

(4)理化因素:如放射线,放射性治疗,化学治疗药物,解热镇痛药物等,抗肿瘤类细胞毒性药物等均可导致白细胞数量减少。

Ⅵ.[项目名称]白细胞分类计数

在某些情况下白细胞总数不能完全解决诊断中的问题,必须参考分类的结果作出有效的判断。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变化是与疾病病程有着密切关系,在某些病的初期、急性期、恢

复期各类白细胞比例不断变化,某类白细胞增加的同时另一类白细胞相应会减少,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结合临床具体分析,听从医生的指导和建议,当疾病恢复时各类白细胞应恢复到

正常范围内。

[英文缩写]DC

[参考值]

相对值(成人)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GR,NEU)50%-70%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

嗜酸性粒细胞(Eos)1%-5%

嗜碱性粒细胞(Bas)0--1%

单核细胞(Mo)2%-8%

淋巴细胞(Ly)20%-40%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化脓性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尿毒症、酸中毒、急性金属汞或铅中毒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伤寒、副伤寒、疟疾、流感、化学药物中毒、放射线照射、化疗、极度严重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等。

嗜酸性细胞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和药物过敏反应)、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剥脱性皮炎)、某些血液病(如恶性淋巴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风湿性疾病等。

嗜酸性细胞减少: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

嗜碱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病、转移癌、金属铅或铋中毒。减少意义不大。

淋巴细胞增多:见于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麻疹、腮腺炎、结核、病毒性肝炎及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长期应用激素治疗及细胞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多:结核、伤寒、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等,减少意义不大。

Ⅶ.[项目名称]异常白细胞形态检查

在血涂片中检查出异常白细胞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重要

的意义。

[临床意义]

1.核象变化。

(1)核左移:说明外周血中幼稚或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白血病,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正常妊娠、缺氧及低血压也可出现细胞核左移现象。

(2)核右移:说明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化疗及炎症恢复期,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尿毒症等。

(3)分叶过少:乳酸缺乏症,假性Pelger-Huet异常等。

2.其他核异常。

环形或面包圈型核:见于慢粒,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3.中性粒细胞胞质变化和异常。

(1)颗粒异常: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菌感染,但轻微的中毒颗粒也可见于正常孕妇。

(2)空泡变性:常见于化脓性感染患者,也可能与粒细胞部分退化有关或遗传性疾病等。

(3)内涵物的存在:Dohle小体,主要见于细菌性感染,炎症和烧伤,也可偶见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等。

4.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或出现中毒颗粒: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染。

5.卫星核淋巴细胞;见于长期化疗,放疗,常作为致畸、致突变的指标之一。

6.异形淋巴细胞: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

Ⅷ.[项目名称]血沉

血沉的全称为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能指示某些疾病发展和预后的判断。一般来说,凡体内有感染或组织坏死,或疾病向不良性进展,血沉一般会加快。血沉测定不是某一种疾病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英文缩写]ESR

[参考值]

魏氏法(Westergren)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3)炎症:肺炎,乳突炎,化脓性胆囊炎和输卵管炎,动脉炎等。

(4)血液和心血管疾病:各类贫血,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组织变性或坏死性疾病如心肌梗阻,胶原病等。

(5)其他:如严重酒精中毒,恶性肿瘤,黑热病,疟疾,注射异性蛋白和手术等。

另外血沉加快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有关,如风湿热和结核病时,可作为疾病的预后及治疗观察的指标。

3.血沉减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酸中毒,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

Ⅸ.[项目名称]网织红细胞计数

网织红细胞可反映骨髓红细胞的增生,故可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情况。

[英文缩写]RET

[参考值]

成人:0.5%--2.0%

新生儿:2%一6%

[临床意义]

1、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红细胞系统的增生旺盛。多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溶血性贫血,急性大出血引起的失血性贫血。当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治疗有效时,可出现短时间的网织红细胞大量增加,以后即降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

2.网织红细胞减少:多见于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有再障危象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网织红细胞有所减少,但有些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并不明显减低。

3.可以作为贫血治疗疗效的判断监察指标,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判断病情变化。

Ⅹ.[项目名称]嗜酸细胞直接计数

临床上常见的患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的患者,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都会出现增高现象,故临床上常用白细胞分类并结合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以帮助诊断。

[英文缩写]Eos

[参考值]0.05--0.3x/L(50--/μL)

[临床意义]

1.嗜酸粒细胞增多:

(1)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等。

(2)寄生虫病。

(3)某些药物应用,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苯妥英钠等。

(4)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湿疹,剥落性皮炎,银屑病等。

(5)肺浸润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如:过敏性肺炎,流行性过敏性呼吸道综合征,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6)血液病,如:某些恶性淋巴瘤,慢粒,真红细胞增多症,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7)其他:恶性肿瘤尤其是转移癌和有坏死性病灶的肿瘤,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某些内分泌疾病,如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急性传染病恢复时。

2.嗜酸粒细胞减少:

(1)见于较严重疾病的进行期,如:伤寒,急性心肌梗塞等。

(2)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嗜酸粒细胞减少。

(3)严重烧伤或大手术后,嗜酸粒细胞减少,大手术后,一旦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表示手术反应消失,病情好转。

十一.[项目名称]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定性

用于煤气中毒的实验诊断

[别名]碳氧血红蛋白

[英文缩写]HBCO

[参考值]阴性

[临床意义]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危及生命,此时应进行一氧化碳定性实验,该方法快速简单。结果为阳性:表示患者已吸入较多的一氧化碳(煤气),应立即进行抢救。结果为阴性:如确有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出现,但一氧化碳定性为阴性,可能患者中毒症状较轻,或已吸入了较多的新鲜空气,症状已经缓解,或已经开始进行了吸氧治疗。

[要求]做此项化验一般应同时进行正常人对照实验。

十二.[项目名称]血液寄生虫检查

凡寄生于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这些原虫和丝虫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

[参考值]正常人:未查见人体寄生虫

[临床意义]

1.疟原虫检查:疟原虫为疟疾病原体,通过蚊子传播,常见的疟原虫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三种。外周血涂片检查疟原虫是诊断疟疾的可靠方法,发现疟原虫既为阳性,就可以作为确诊的可靠依据。阴性结果不能否定诊断,需多次复查,或用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2.微丝蚴检查:微丝蚴为丝虫的原虫,我国常见的丝虫感染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两种,均通过蚊子传播。外周血涂片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3.回归热螺旋体检查:回归热螺旋体为回归热的病原体,通过人虱传播。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

4.弓形体检查:弓形体为弓形虫病的病原体,猫及猫科动物为其主要传染源,人一般呈阴性感染。阳性结果为诊断依据,阴性结果需多次复查,或用免疫学方法及基因诊断方法检查。

5.立朵小体检查:立朵小体为黑热病的病原体,是鞭毛虫的一种,常可通过肝、脾穿刺液检查,也可通过骨髓和淋巴结穿刺液检查。阳性结果可确诊,阴性结果需复查。

十三.[项目名称]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除了使用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判断贫血外,还要参考红细胞数量,如二者比例失调,则需进一步参考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因不同病因引起的贫血,可使红细胞产生形态的变化,检查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协助临床寻找病因。在同一病历中,三个指数的变化,可将贫血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分类方法见表1。

表1贫血的MCV,MCH,MCHC分类法

项目MCHMCVMCHC

参考值27--31pg80--98fl--g/L

大细胞性贫血正常,32正常,--正常,

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27--31正常,80--98正常,-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常,21--25正常70--80正常,-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常,12--25正常,50--80正常,--

[英文缩写]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

MCV27~31fl

MCH80--98pg

MCHC——g/L

[临床意义]

1.大细胞性贫血:常见于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妊娠期或婴儿期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

2.正常细胞性贫血:

(1)急性失血性贫血,见于创伤或手术大出血时。

(2)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细菌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3)造血组织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3.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感染,中毒,急慢性炎症,尿毒症等疾病导致的贫血。

4.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慢性失血性贫血,如消化性溃疡,钩虫病,月经过多等因素造成的失血。

(2)缺铁性贫血

十四.[项目名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一般通过RDW和MCV这两个参数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英文缩写]RDW

[参考值]14.5%

[临床意义]表2是对贫血进行RDW/MCV法分类的多考依据。

十五.凝血时间(CT)正常值

毛细血管法(室温)3~7min玻璃试管法(室温)4~12min玻璃试管法(37℃)5~8min矽试管法(37℃)较玻璃试管延长至30min

临床意义

延长:血友病,重症肝炎,纤维蛋白原减少,应用过量抗凝血药,纤溶亢进症,急性传染病伴凝血酶原明显减少时。

十六.鲎试验(LTOYLALT)正常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本试验主要用于微量内毒素及内毒素样物质检测,敏感且特异。临床适用于内毒素血症、菌尿症、革兰阴性细菌所致脑膜炎、败血症、腹膜炎或心内膜炎等的快速诊断,亦用于针剂药品、生物制品、血浆制品、抗癌药物和食品细菌学的热原质鉴定。

十七.红细胞参数平均值正常值

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2-95fl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27-31pg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g/L

临床意义

根据以上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平均红细胞体积

  1.升高新生儿升高约12%,妊娠约高5%。饮酒约升高4%,吸烟约升高3%。口服避孕药约升高1%。

  2.降低激烈的肌肉活动约降低4%,6个月以前的儿童约降低10%。

  1.升高可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有巴比妥酸盐、鲁米那(叶酸代谢障碍)、导眠能、苯妥英钠、非那西丁(偶尔)、氨苯喋啶、雌激素、降糖灵(致叶酸或vitB12缺乏)、呋喃类、新霉素、异烟肼、环丝氨酸、氨基苯甲酸(诱致消化道吸收障碍所致)、氨基水杨酸、氨甲喋呤、秋水仙碱(伴vitB12缺乏),其中抗惊厥药约升高3%。

  2.降低新双香豆素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营养不良;吸收不良;胃切除术后、肠病、裂头绦虫等寄生虫病;及恶性贫血、混合缺乏、叶酸、B12、癌;遗传原因)。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2.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

温馨提示:点击本文标题下的“立册装订”即可快速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yy/1431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