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皮炎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63.html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症状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尚不确定。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分析,在丘陵、林区、山地等地工作、生活或旅游等,或发病前两周内有被蜱叮咬史是本病的主要感染途径。此外,急性期病人血液有传染性,直接接触病人血液或血性分泌物也可导致感染。

目前,已从病例发现地区的蜱中分离到该病毒。部分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发病季节集中在4~10月,高峰期为5~7月。这种季节性特点既与蜱的活动特点一致,也与人体暴露机会增多密切相关。

有蜱叮咬史或疫源地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最好到县级医疗机构进行至少两次血常规检查,诊断是否患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到疫源地的旅行者,遭到蜱的叮咬并出现上述症状,得病的可能性也大。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研究表明,蜱叮咬是感染致病病原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避免被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

科学防护避免蜱叮咬

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穿浅色衣服可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针织衣物表面应当尽量光滑,这样蜱不易粘附;不要穿凉鞋。

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

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游离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取后烧死;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

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应当对疫区的蜱传疾病保持警惕。即使未发现被蜱叮咬,从疫区旅行回来的人员也应当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都市中除了大型公园、植被茂盛地区外,一般社区内极少有蜱类生存,无需过分担心生活在都市里会感染上该病。但当携带宠物外出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时,除自身要做好个人防护,离开时要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类附着。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居民,应当注意家居环境中游离蜱和饲养家畜身上附着蜱的清理和杀灭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wh/148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