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而言,通过合理地治疗,迅速而有效地让血小板数量下降,同时防止血栓形成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这是血小板增多症的主要治疗手段和目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种,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多大于,并且患者有自发性出血倾向,血栓形成以及半数以上患者伴有脾肿大的表现,出现肺栓塞和心肌梗死,脑梗死时可危及生命。

  因此,临床上积极采取治疗措施,控制血小板数值的异常上升和病情的缓解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具体治疗方法汇总如下:

  第一:骨髓抑制性药物

  羟基脲:目前国内外治疗此病首选药物之一,它可以将血小板数值降到以下,有效率达到八成左右,可根据血小板监测见过长期维持治疗。

  副作用:可逆性白细胞降低,长期应用由于对DNA有抑制作用,可出现红细胞巨幼变现象。部分患者会有皮肤黏膜损害,比如色素增加,斑丘疹样皮疹,紫色丘疹,指甲萎缩,口腔溃疡以及胃肠道不适等。

  白消安:是此病常用药物,宜用小剂量,待血小板减少到初治时的50%时,剂量也减少一半。现在已经少用。

  氮芥:与血小板单采术联合用于合并血栓形成的重症患者,接着应用血小板单采术。临床好转后,再选用其他骨髓抑制性药物维持。

  其他骨髓抑制性药物还包括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左旋苯丙氨酸氮芥等等。

  第二:放射性核素32P

  可口服或静脉注射。如有必要3个月后再给药1次。对45岁以下的患者一般不主张应用,因32P可能存在有潜在的诱发白血病的作用。

  第三:阿那格雷

  阿那格雷能抑制周期性核糖磷酸二酯酶及磷酸酯酶A2。早期主要作为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用于临床,后来发现其降低血小板作用更为突出。

  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作用于巨核细胞,通过阻止巨核细胞成熟而降低血小板,对合并血小板增高的各种MPDs有疗效。本药副作用较少。

  第四:干扰素

  干扰素-α在体内外具有显著地抑制BFU-MK及CFU-MK增殖活性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血栓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

  其作用机制与其具有降低血小板水平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的双重效应有关。应用此药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治疗效果调整用药剂量,同时,需要长期进行维持治疗。副作用较轻,长期疗效也需要因人因病情而异。

  第五:血小板单采

  即血小板分离术,使用徐细胞分离即对血小板进行分离,以达到迅速减少血小板数量,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

  此法多用于急性胃肠道大量出血的老年患者,妊娠及分娩前,选择性手术前及当前骨髓抑制性药物不能奏效时。

  进行单采后,血小板数值明显下降,之后患者可用药物维持治疗,是短暂性治疗方式。

  第六:中西医结合治疗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肿瘤,病情是会不断进展的,单纯的中药治疗很难有明显效果,而单纯的额西药治疗,如放化疗药物,干扰素等,虽然能够控制病情,但需要长期服药,容易对患者机体产生其他不良影响。

  为此,在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过程中,配合中医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让患者的病情能够尽快得到好转,避免病情的加剧进展。

  备注:

  关于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及用药方面还有疑问,   血小板增多症病友会

☆对病情有问题或需要帮助,可以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gc/1490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