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多发伤患者而言,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尽管现在对“及时、尽早的诊断”有了很大进步,但大出血仍然是严重急性创伤中危及生命的合并症,在创伤相关死亡中占比40%。快速控制出血、恢复有效血容量和氧债是早期基础治疗。出血控制目前做的较好,并且在受伤现场或应急部门(theEmergencyDePartment,ED)很容易实施。各种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控制复苏过程中的出血,比如从止血带和骨盆带到采用院内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液体管理也是出血性休克救治中重要的一环。多发伤患者液体复苏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创伤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多种创伤相关因素(高能量创伤伴有器官和组织损伤、大出血和持续性出血休克)和输血相关因素(血液稀释、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和大量晶体液复苏导致血小板减少)对创伤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起关键作用。大量晶体再灌注可能导致潜在的致命并发症,如腹腔间隔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failure,MOF)。目前研究认为,失血量会随着平均动脉压的增加和凝血因子稀释而增加。在没有颅脑外伤、已良好止血的情况下,推荐目标收缩压为80-90mmHg,这个数值是维持重要器官、组织进行氧合所需的最小血压。因此,多发伤患者的实际救治中包含允许性低血容量和损伤控制复苏(damagecontrolresuscitation,DCR)。1出血控制在多发伤患者的初期治疗中,任何急性出血都应迅速止血或有效止血以恢复生理稳定,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重要器官损害。通过临时使用含或不含局部止血药物的纱布加压包扎和止血带,可以成功地止住外部出血;药物治疗以减少出血的氨甲环酸和输血为主。CRASH2试验表明,氨甲环酸负荷剂量静脉推注超过10分钟,随后注入剂量超过8小时,可降低出血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因此,目前通识认为氨甲环酸在创伤患者受伤出血后3小时内进行即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而言,不稳定的盆腔损伤应首先使用骨盆带稳定,直到病人转移到手术室。主要失血的潜在来源包括胸部、腹部、骨盆环和多发长骨骨折,大部分的内出血源需要手术控制。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Non-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fl/152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