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患者常常需要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有研究显示,输注血小板与感染的发生有关。在病危患者中,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相关性尚无大型研究报道。

我们对澳大利医院重症监护室(ICUs)的存档数据进行了多中心的回顾性分析。我们将年至年间的患者分为接受血小板输注组与未接受血小板输注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特征。血小板输注与感染(菌血症或菌尿症)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元回归和Cox回归进行分析,血液成分变化作为时变协变量进行分析。采用倾向性协变量校正对结果进行验证。

该研究共纳入名患者,其中有名(11.9%)ICU住院患者接受了血小板输注治疗,血小板输注量中位数为1个单位(四分位距,第一四分位与第三四分位差值)。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与未接受血小板输注的患者相比,前者在收入ICU治疗时病情更加严重(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I得分65(标准差29)分VS52(标准差25)分),患合并症比例也更大(31%VS19%,p<0.01)。有创机械通气(87%vs57%,p??0.01)及肾脏替代疗法(20%vs4%,p??0.01)在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组中的应用比例也比未接受血小板输注患者组更高。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ICU中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与输注血小板有关(7.7%VS1.4%)。在校正混杂因素(包括其他血制品应用、疾患严重程度、所在医学中心、年份、诊断疾病类别)后,结果显示输注血小板是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OR=2.56,95%置信区间:1.98~1.31,p<0.)。将血液成分变化作为时变协变量作生存分析也显示了输注血小板与感染发生有关(校正HR=1.85,95%置信区间1.41~2.41,p<0.),分析菌血症与输注血小板的关系,显示校正OR=3.30,95%置信区间为2.30~4.74,p<0.。倾向性协变量校正后仍显示血小板输注与感染发生有关。

在校正混杂因素,包括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其他血液成分类型输注后,输注血小板与ICU内获得性感染的发生独立相关。为更好的阐明该相关性、防止输注血小板后发生感染,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xkhmu.com/zzyfl/11415.html

------分隔线----------------------------